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時代雜誌2011風雲人物:全球抗議者


美國「時代」雜誌十四日宣布今年的風雲人物為全球的抗議者(The Protester),時代雜誌指出,從「阿拉伯之春」到雅典,從「占領華爾街」到莫斯科,各地的抗議者重塑了全球政治的面貌,並重新定義了人民力量。

預定十六日出刊的時代雜誌以一名阿拉伯抗議婦女為封面。時代雜誌總編輯史丹格在國家廣播公司(NBC)的「今天」節目上宣布,年度風雲人物的殊榮由全球抗議者集體共享。他說:「抗議風潮風起雲湧,這些人已改變了歷史,也將繼續改變歷史。」

時代雜誌指出,從突尼西亞一名水果攤販自焚開始,北非和中東的抗議者冒著被毆打和射殺的危險,推翻一個接一個獨裁者。在西方民主國家的馬德里、雅典、倫敦和紐約,抗議者為了前途走上街頭。全球的抗議者有極大的共通點:絕大多數是年輕人、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他們有共同的信念,就是他們的政治體制和經濟已腐化和無法運作,假民主國家照顧有權有勢的人,阻礙重大改革。

史丹格說:「全球普遍的挫敗失望已達到了臨界點?看來是如此。人們說,受夠了。他們不滿,他們要求,即使獲得的回應是催淚彈和子彈,也不絕望。他們落實了個人行動能造成集體、巨大改變的理念。」時代雜誌的年度風雲人物,是該雜誌編輯群認為過去一年對新聞事件最具影響力的人物,通常為個人,例如去年風雲人物是「臉書」創辦人祖克柏。

今年獲評選委員會青睞的人選包括美國狙擊賓拉丹的特種部隊任務指揮官麥克拉文、中國大陸異議藝術家艾未未、美國眾院預算委員會主席萊恩和英國劍橋公爵夫人凱特.密道頓等。評委熱烈討論後,一致支持街頭抗議者,「全球的抗議者,不分男女,尤其是中東,推翻了政府,建立民主和人民從未享有的尊嚴,使世界變得更好」。



美國雜誌細說華盛頓謊言


美國人自己形容華盛頓是個“把撒謊當做藝術工作的地方”。最近一期的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更是列舉了美國本年度最大的14句謊言。透過對這些謊言的分類分析,也許我們也能夠洞悉一些華盛頓的生活規則。

美國人自己形容華盛頓是個“把撒謊當做藝術工作的地方”。這樣說是有道理的,在這個政客雲集的地方,人們為了政治利益每天都生活在各種謊言之中,人們即使謊言的生產者又是消費者。近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更是列舉了美國本年度最大的14句謊言。透過以下對這些謊言的分類分析,也許我們也能夠洞悉一些華盛頓的政治規則了。

“美國在伊拉克的行動是成功的。”“我們在阿富汗正在取得勝利。”“奧巴馬政府一直致力於金融服務業的改革。”“給百萬富翁減稅可以為美國人創造就業。”“美國可能會出現債務違約。”

指鹿為馬的故事對於中國人可謂家喻戶曉,它用來比喻顛倒黑白、混淆是非。也許並非巧合,“指鹿為馬”的本事在美國的政界可以算是“基本功”了。在《外交政策》列舉的14句謊言中有5句可以歸為這一類,數量是最多的。這其中最大的謊言就要數有關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的了。面對陷入困境的美國軍事行動,卻強說自己正在“勝利”、“成功”,除非是美國人對於勝利的定義跟世界上別的地方的人有著根本不同,否則美國沒有達到戰前的目標是“地球人都知道” 的。

面對無可辯駁的事實,還要把白的說成黑的,只能說明美國人現在也非常好面子。不過與中國人有時候只愛面子,不愛“裏子”有區別的是,美國人不會平白無故的“睜著眼睛說瞎話”。保存在伊拉克、阿富汗的戰略利益、維護美國的世界領導的形象、防止出現其他國家不再追隨美國的現象,這些“裏子”是美國政客說出這樣的謊話的根本原因。

“巴基斯坦是美國的盟友”和“阿富汗是美國的夥伴。”“中國的成長對美國沒有威脅。”“我相信通過外交壓力能夠阻止伊朗的核計劃。”與“指鹿為馬”同等重要的秘訣就是“聲東擊西”。利用語言掩飾自己真正的意圖,轉移外界的注意力,為自己爭取更大的行動空間或者現實利益,就是這種訣竅的核心。這三句話都不是美國的心裏話,利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來反恐、避免與利益相互依賴的中國正面翻臉、保持自己和平道義的形象掩蓋自己對伊朗動武的陰謀才是美國心裏所想也是實際在做的。

“下一次歐盟峰會將是決定性的……”“在利比亞的行動將在幾天或者幾週之內完成。”有時候,作為政客是很無奈的,因為有些問題他們實在是控制不了或者拿不出解決辦法,但是又必須給外人以胸有成竹的樣子。不過這種情況下,他們有自己的高招——“拖”——利用謊言給外人以希望與期許,把眼前的困境先“拖”過去。難得的是政客們面對自己說過的話一個個未能兌現的場面,依然一“拖”再 “拖”。上邊這兩句謊言都是政客們不知說過最後一類有點微妙,都只說出了部分的事實,不能完全算是謊言。但是政客們之所以要說這些話,則與這些話中沒有表現的那些內容有關:激烈的黨爭無非是一個“錢”字,有了錢麻煩自然就沒了;數字都是為了掩蓋更糟糕的事實——美國在伊拉克近20年的投入和贊同國會的人連9%都沒有;“我愛以色列”其實是說“我愛猶太美國人的選票”。


節節高竹炭 低碳時代的綠色商機


節節高jejec竹炭竹纖維,作為健康與環保的代名詞,燃起了綠色生態竹品的銷售狂潮。 市場行銷專家張教授稱竹纖維起源於中國,被東南亞和歐美等國家成為“中國纖維”、“會呼吸的纖維”,是繼棉、麻、毛、竹之後的第五大天然纖維,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但在早期,其諸多優良性能未被開發。隨著浙江節節高炭業有限公司的成立 ,開發出種類繁多的節節高jejec竹炭竹纖維產品,其竹纖維紡織類產品和竹炭製品,吻合了市場對環保型、生態類產品的需求,可謂市場前景一片光明。

根據市場調研結果,張教授得出,竹纖維生態紡織品、竹炭生活用品和竹炭汽車用品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廣泛的使用,已成為一種時尚消費品。節節高 jejec竹炭竹纖維產品的上市,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及消費者的需求。而竹纖維生態紡織產品已然成為市場新寵,其高技術、高附加值和時尚性搶佔了防治品市場的先機,其吸濕透氣、抗菌除臭、抗紫外線、柔軟滑爽、綠色環保、天然保健的六大功效具有其他產品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浙江節節高炭業有限公司作為本地農業龍頭企業,以其開拓進取,勇攀高峰的企業精神創造出節節高jejec竹炭竹纖維諸多產品,開拓了我國主產品市場。張教授介紹道,2010年我國整體紡紗量為3200萬噸,其中紡紗用棉花量為1900萬噸,國內棉花產量為960萬噸,需要進口940萬噸,存在著很大的產量缺口,紡紗用化纖量為1100萬噸;而竹纖維可以替代棉花和其他纖維進行紡紗,性能優異,發展空間巨大。隨著市場的不斷拓展,竹纖維的需求量會迅速增加,預計在未來5年內,竹纖維消費市場至少將達2000億消費規模!照此趨勢,節節高jejec竹炭竹纖維產品將以銷量持續走高的態勢引領竹製品行業,而浙江節節高炭業有限公司更具有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

目前,全球經濟已經入低碳時代,以時尚健康、有機生態品為主的主線為品牌將有很大的競爭優勢,即將成為市場主流。節節高jejec竹炭竹纖維迎合了21世紀的健康發展趨勢,融合現代生活健康理念,為人們創造出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用品。節節高jejec竹炭竹纖維的適時上市,必定促進整個主線為產業的良好發展,必將引領潮流,開創綠色商機。



日產電動車Leaf‧駛向綠色未來

在我們還在問這些問題時,電動車早已在日本、美國及歐洲等路上行駛,日本日產(Nissan)汽車公司甚至已發明了電動車無線充電器、以電動車反向提供電源予住宅的“智能住宅”等科技,並朝向“零排放”(Zero Emission)的終極目標前進。

在我國,或許我們會覺得電動車的未來還很遠;但到了日本,參觀了日產的先進車工藝,你會覺得電動車、綠色車工藝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或紙上談兵的“痴心妄想”;而是正在逐步落實的理想生活形態。

為此,日產汽車大馬總代理陳唱汽車公司執行董事洪文明博士宣佈,該公司將在明年首季將日產Leaf電動車引入大馬市場試水溫,並通過系列活動,喚醒大家對環保的醒覺及電動車的認識。日產近年推出了一系列以節能、減碳為主旨的環保計劃,並通過不斷研發各種新能源科技,致力減少二氧化碳與廢氣的排放量,朝向“零排放”目標邁進,並認為電動車將會是長遠的解決之道。

電動車Lea f的誕生,驗證了日產近10年在電動車及“零排放”所做的努力與研究的成果。此零排放純電動車使用日產原裝底盤及鋰電池組,以電力驅動引擎,駕駛中不會排放任何二氧化碳。此首炮的電動車,自2010年面世後,屢獲各項國際殊榮,包括獲得歐洲2011年度風雲車首獎、美國2011世界車型大獎等,並成為世界第一部量產的零排碳電動車。在充滿電的情況下,適合市區行駛的Leaf電動車可續航約160公里,動力一點也不輸燃油車;用戶更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遠程遙控車輛,並在開車前讓車輛自動開啟空調等。

雖然是“零排放”的環保車子,Leaf卻沒有忽略一般汽車所需的性能、設計及安全考量。除了一般安全測試,嚴謹的日產官方也為車子進行了多項額外測試,包括打雷也能保持充電安全、30厘米的水深也能涉水而過,撞擊試驗則證明了即使經過嚴重撞擊,Leaf的電池也無損且不會爆炸。

電動車是未來的能源解決方案
日產汽車高級副主席Minoru Shinohara表示,基於地球暖化問題,電動車必將成為未來的能源解決方案。“目前,電動車車主只在自家或公司安裝充電器,未來,電動車充電站可能會像目前的加油站一樣普遍。車主甚至可以通過電動車的導航系統,預知哪條路有交通阻塞問題。”

雖然在推行電動車的努力上,仍有某些技術上的問題需克服,如價格、蓄電池等問題;但日產官方也表明該公司正努力通過革新的科技與技術開發,設法將成本降低、大量生產並提昇蓄電池的效率,讓電動車更普及化。

參觀了日產汽車博物館,我們才知道,日產電動汽車不是在一夜間冒起的,其電動車研發歷史要追溯到二戰後。原來早在1947年,日產就已經生產過一款TAMA電動車。1951年,由於受到能源供應變化的影響,電動車才停止銷售。

在電動車領域,日產也展示了無線充電系統與“LEAF to home”兩大新技術。無線充電系統讓車輛只需停在感應線圈上的充電器上,便可自動充電。而“LEAF to home”智能住宅,則將電動車充當家庭蓄電池,將充電後的Leaf,回充電源予家居系統,作為停電時的後備電源,此蓄電池容量可滿足一般家庭兩天的用電量。

享受寧靜且動感十足的駕駛體驗
為了讓媒體對日產汽車及L eaf電動車的生產技術及性能有更深層的瞭解,日產官方也領媒體團參觀了生產電動車的追濱工廠(Oppama Plant),並到GRANDRIVE專業試車場試駕Leaf

位於神奈川縣的追濱工廠,是日產汽車的核心生產基地,這裡共生產8款車型,也是日產電動汽車的製造工廠。建於1961年的追濱工廠,是日產歷史最悠久的工廠,主要以人力組裝,但廠內也備有幾百台先進的自動行駛機器人或搬運機。

工廠在接受Leaf訂貨後,才針對顧客不同的需求進行生產;每輛車子前方將貼上客戶的身份、需求等資料,讓裝配工友根據需求生產。工廠範圍內更備有專屬運輸碼頭,除了日本國內,Leaf也出口至歐美市場。

至於GRANDRIVE試車場的試駕體驗,雖然只是繞場一圈,筆者已可以感覺到Leaf的動力一點也不輸一般燃油引擎車子,車速在悄無聲息間提昇,卻完全聽不到引擎的轟鳴聲,讓你可以享受寧靜且動感十足的駕馭體驗。



綠色環保 白蘭氏推出全台首座雞精空瓶環保聖誕樹


彰化縣長卓伯源今(6)日下午受邀前往白蘭氏健康博物館,與白蘭氏公司副總吳光照一同為全台首座鷄精空瓶環保聖誕樹「健康希望.綠色聖誕」剪綵揭幕,同時感謝白蘭氏公司回饋鄉里,捐贈產品及球衣予「彰化之光」東山少棒隊。

卓伯源表示,白蘭氏健康博物館是彰濱工業區中第一座產業博物館,每年在鹿港慶端陽配合開放以及免費雞精試喝,推動社會關懷。今天白蘭氏結合環保理念,推出環保空瓶耶誕樹,同時捐贈球衣給縣內優秀的東山少棒隊。

今年這座於白蘭氏健康博物館打造的全台第一座環保聖誕樹,也是白蘭氏實踐關懷社會、帶動地方觀光發展的具體表現,以超過1,000個回收鷄精瓶做主體、高度達8公尺,且強調環保節能,以「不插電」為訴求,不為聖誕樹點燈,改採用有反光效果的瓶子、聖誕裝飾等素材,利用天然的陽光折射,讓聖誕樹在白天也能閃閃發光。

更特別的是,在聖誕樹上的回收鷄精瓶中,更裝進了訪客們對地球健康與個人健康的祈願卡,讓這座環保聖誕樹不僅是彰濱工業區首座由企業打造的,更是獨一無二、集結了上千位民眾健康心願的聖誕樹。




綠色聖誕聯歡 剩餘食物大減


環保觸覺連續6年在全港中小學推行環保聖誕活動,今年訪問超過100間中小學及幼稚園,聖誕聯歡會剩餘食物較5年前大減近五成,學校使用即棄餐具用量減少近七成。團體認為,在學校及老師帶動下,可以有效鼓勵學生減少浪費,明白環保的重要。

即棄餐具用量減七成
環保觸覺今年透過問卷,訪問113間中小學及幼稚園,發現過去5年來,校園環保推廣見成效,超過85%學校主動呼籲學生自備餐具出席聖誕聯歡會,學生亦培養出自備餐具的習慣,使用即棄餐具的用量減少近七成。昨日首輪參與計劃的師生參與誓師,並分享推行環保教育的心得及感想。

調查結果顯示,以全港學校每班計算,於舉行聖誕聯歡會過後平均剩餘的食物量由2005年的2.14盒降至去年的1.19盒,下跌44%,成效顯著。若以每間學校計算,由2005年的51.3盒降至去年的24.9盒,減少49%。調查發現剩餘食物中,尤以「三文治」及「炒粉麵飯」為聖誕聯歡會的廚餘之冠,分別剩餘43%33%,為「剩點雙輝」,第三款聯歡會剩餘最多的食品為沙律。

目標回收3000份禮物
調查又發現,去年平均每間學校聖誕聯歡會使用715件即棄餐具(包括膠叉、膠杯及紙碟等),按比例推算全港學校共消耗1,358,500件即棄餐具。相比 2006年調查,每間學校於聯歡會中的即棄餐具用量達2,211隻,推算全港學校使用2,432,000件,即棄餐具用量大減七成。調查發現,在學生用不着的聖誕禮物榜上,文具、擺設與公仔高居頭三位。環保觸覺副主席黎名川建議把「剩禮」轉為「盛禮」,幫助有需要的人。

環保觸覺聯同將軍澳一商場舉行「聖誕節禮物回收大行動」,目標參與學校數目達600間,期望回收共3,000份聖誕禮物,於聖誕節期間送暖至受惠機構信義會的基層家庭。


回收彩旗再循環製100環保袋


拉曼學院的大眾傳播公關係的學院生舉辦“2011年綠色展覽”(Green Expo2011),把回收的彩旗再循環製成100個時尚環保袋。該學院是在本月1214日於學院食堂二廣場舉辦了一項環保意識活動,大眾傳播公關係的學院生透過這次的活動以推廣綠色生活方式。除此之外,學院生還透過捐贈活動和產品銷售籌得了超過1千令吉的款項,全數款項將會捐贈給全球環境中心。

此活動的合作夥伴還包括GECEco Friends、阿南弗拉、雪州水供公司、真摯關愛公司(The Truly Loving Company)、BROSDive LabelEclimo,以及曾經在拉曼學院念時裝設計的Lorenzo Peh。他所展示出的作品都是由再循環的材料製造而成的。

提高綠色品牌意識
此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提高拉曼學院生與工作人員對本地綠色品牌的意識以及鼓勵他們使用本地的環保產品、服務或科技以實踐綠色生活。在這次的活動中,學院生都踴躍參與其中的遊戲以及從中學習和吸取一些經驗例如:尋寶遊戲、設計T襯衫、回收物件遊戲、先想後丟和等等其它有趣的遊戲。

學院生也使用被丟棄的紙盒以製造成一個綠色的機器人。“綠色機器人”表演了一段精彩的舞蹈以提高學院生和工作人員對環保的意識以及吸引更多的人前來參與這項活動。其中一個展覽攤位並名為“B Bag Stand”成功的售出完所有的環保袋,他們所售賣的環保袋都是採用廢棄的彩旗製造而成的。

拉曼學院的院長陳博士在開幕儀式上表示,我們的地球是由一片美麗的天空和綠色的草原所組織而成的,所以透過環保意識活動能夠提倡青少年以讓他們成為未來環境的保護者。拉曼學院大眾傳播公關係的主任全德鵬表示,透過環保意識活動可以讓學院生學習一些保護地球的技能,也可以提高他們未來的工作前景好讓他們能在企業界和機構界持續發展。




2011年11月7日 星期一

資源回收由誰管,環境種子說分明


環保署為加強資源回收觀念,及讓大專學生對環境保護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瞭解,連續五年辦理環境盃辯論賽。本次辯論比賽於台大舉辦,1029日上午為開幕式,當日下午以及1030日、115日為舉行初賽與複賽,並於116日舉行決賽、閉幕式暨頒獎典禮,環保署歡迎所有對此活動及辯題有興趣的民眾前往觀賽,為環保加油,也為參加辯論比賽的大學生加油!

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委員會執行祕書馬念和表示,為培育環境相關科系種子人才以及增進其邏輯思考及政策論述能力,本次辯論比賽相較於前4年最大的不同是參賽選手皆為環境相關科系之學生,比賽採用國際辯論賽制(三人制),並於比賽規則特別設計加入小組討論時間,以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今年的辯題設為「我國資源回收體系由政府管理/民間自主管理回收成效較佳」,期望環境相關科系學生透過討論及辯論交流,更深入瞭解我國資源回收體系及其運作方式進而了解政策意涵,本次共計有27隊隊伍參賽。

在賽前於北中南東舉行之七場校園巡迴說明會,分別選定於各地區具代表性環境科系學校,也因此吸引到學生報名參賽,如宜蘭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及研究所、嘉南藥理科技大學職業安全衛生系及環境工程與科學系。另外亦有台灣大學、中原大學、弘光、明志、元培等科技大學之環境相關科系紛紛組隊參賽。

經過102930日兩天的初賽,目前已產生出了八強隊伍,分別是環保糾察隊(成功大學)、議言堂(建國科大)、我們世範團(台灣師大、世新大學)、成功大學、無敵蜜蜂隊(中原大學)、環工100(台大環工所);弘光科大環安系及中興大學等八隊。八強隊伍將在1156日於台灣大學校區爭奪最後的勝利 。

在初賽正反雙方都針對到底由民間或政府來關理回收體系何者比較有成效進行了唇槍舌戰。正方認為資源回收體系若由民間運作,由於業者本身已掌握產品生產、銷售及廢棄等資訊,因此業者為追求最大利潤可進行綠色設計、源頭減量,以提升經營管理效率;反方則反駁說自87年起在台灣實行公辦公營由政府負責回收工作的執行,可全面性的分配資源,並且也可將目標放在環境的永續經營而非短期的利益追逐,其實行的結果皆有目共睹,提升了資源回收的成效。兩種運作方式何者成效較佳?希望透過環境種子的辯論深入探討,讓不同觀點互相攻防,一方面使環境種子能夠知行合一,影響更多人身體力行做環保,同時也可提供環保署做為未來政策制定的參考。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另類萬聖節 鼓勵環保公益


slideshow 今日美國報報導,今年的萬聖節和過去的萬聖節不一樣,許多公益團體利用萬聖節的機會,以極有創意的方式,教育兒童,讓兒童參與公益活動,使得萬聖節不只是要巧克力糖和裝鬼嚇人的日子。

許多公益團體鼓勵兒童交換萬聖節服裝,而不要買新服裝,回收糖果包裝紙,並呼籲大眾只購買「公平貿易」廠商或國家生產的產品。「美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S. Fund for UNICEF)會長凱若‧史登(Caryl Stern)說:「我們對兒童說,走入群眾,作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她說,兒童每募到一元,可以為落後國家兒童購買可用40天的清潔用水。

萬聖節募款的方式也變得更高科技,已經有61年歷史的「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萬聖節募款」(Trick-or-Treat for UNICEF)今年推出一款高科技募款箱,內藏電子感應器,要捐款的民眾只要用智慧型手機掃描,即可捐出十元。超級模特兒海蒂克隆(Heidi Klum)呼籲兒童用上傳照片到網站或在網上設計服裝的方式募款。

在許多公益團體的努力下,今年有些萬聖節活動是以反向方式進行,例如,有些兒童逐戶分送巧克力糖,同時送一張卡片給接受巧克力糖的家庭,呼籲民眾只購買「公平貿易」廠商或國家生產的產品。工人擁有的「平等交易」(Equal Exchange)合作社表示,今年向該合作社訂購「公平貿易」巧克力糖的訂單,比2010年成長21%

「綠色萬聖節」創辦人柯瑞‧科爾維爾(Corey Colwell)表示,登記交換萬聖節服裝的圖書館、教會和學校,比去年成長超過一倍。更多學校收集糖果包裝紙送給TerraCycle公司,該公司利用回收的糖果包裝紙,生產環保產品。該公司今年已回收120萬張糖果包裝紙,比去年成長超過兩倍。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回收公司: 年花100萬 城大廚餘變魚糧


政府09年數字顯示,港人每日產生3,280噸廚餘,重量相等於131部雙層巴士,佔都市固體廢物約35%。城大於今年3月推行減少廚餘運動,包括提倡彈性份量取食、取消自助沙律吧及推低碳套餐,於上月與公司合作,將廚餘加工製成魚糧,供應予本地養魚戶。城大行政總監陳世民指,計劃推行前學校每日生產約5噸廚餘,現時已減少兩成食物消耗量,並把七至八成廚餘製成魚糧,估算計劃每年耗資100萬元,用作運輸及生產魚糧。

環保團體綠領行動與商場K11合作,推行廚餘回收計劃(),協助32間商場內及毗鄰的食肆,收集及分類廚餘,並交到回收公司加工轉化為動物飼料,藉此推廣減少製造廚餘及回收再造的訊息,計劃在試行的3個月期間,已減少15%廚餘。



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

環保概念廣被推廣

環保回收
環保概念一直被推廣注重,不過愛地球不只有回收,近來崛起的二手商品交換買賣也逐漸被接受。位於台中中科福順路上的LA FLEA二手商品交換買賣,提供一個二手商品交換、收購的平台,幫助這些完好的商品再找到需要他們的主人。

環保回收 店 主人 周小姐延續父親二手商店的構想,將二手商品發展至服飾上面,這些女性不可少的物品,帶來龐大的市場。此外,購買二手商品能夠讓商品再被利用,不用一直浪費 新的資源,對於資源愈來愈短缺的地球也能有所幫助,店主人笑說這是一家綠色商店,也希望能夠讓這個理念持續被推廣。

環保回收 來到LAFLEA的商品都經過店主人嚴格的篩選,商品必須要有九成新,服飾為三年內的款式,如此一來讓維持二手服飾的品質,對顧客來說也是一種保障,做環保又能很時尚。

環保回收 店裡商品的價格20元起,種類有衣服、童裝、包包、鞋子、飾品、寵物假髮片等,款式齊全價格便宜,而家中有若多餘的紙袋也能拿到這邊換購物點數,此外,LAFLEA會不定期的舉辦促銷活動,讓大家到這邊可以開心的挖寶,還能夠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2011年1月21日 星期五

未來五年國內輪胎翻新大幅提高


工信部20日公布的《廢舊輪胎綜合利用指導意見》要求,未來五年國內輪胎翻新率將大幅提高,培育10家左右廢舊輪胎綜合利用知名企業。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輪胎再利用市場的啟動,軟控股份等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工信部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已成為橡膠資源消費大國。年均橡膠消耗量占世界橡膠消費總量的30%,每年我國橡膠制品工業所需70%以上的天然橡膠、40%以上的合成橡膠需要進口,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但是,我國每年的輪胎翻新率只有7%左右,遠低於世界平均率15%的水平,廢舊輪胎綜合利用產業發展遠不能適應當前資源環境形勢的要求。

為此,《指導意見》要求,到2015年,國內舊輪胎翻新水平有較大提高,載重輪胎翻新率提高到25%,巨型工程輪胎翻新率提高到30%,轎車輪胎翻新實現零的突破。同時,廢輪胎資源加工環保達標率達到80%,穩定發展再生橡膠產品,年產量達到300萬噸;橡膠粉年產量達到100萬噸;熱解達到12萬噸,并培育10家左右廢舊輪胎綜合利用知名企業。

工信部表示,為實現以上目標,將在立法、標準建設、回收體系、市場準入和技術創新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政府的介入支持將為在廢舊輪胎利用領域準備充分的公司帶來更大機會,上市公司軟控股份自主創新的RFID電子標簽項目通過鑒定,該技術將在廢舊輪胎綜合利用的回收體系建設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此外,受益於廢舊輪胎綜合利用產業化的上市公司還包括黔輪胎和風神股份等,相關公司的翻新輪胎在業內具有較好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價格和市場份額總體穩定。

2011年1月8日 星期六

香港製造的無糖即沖豆漿需回收

加拿大食品檢查局指一款由香港製造的無糖即沖豆漿,由於含有奶類成分但標籤卻沒有標明,可能對有奶類敏感的人士造成危險,產品代理商接獲通知後,展開自願回收行動。一些在多倫多地區的華人超市昨日已將有關貨物下架停賣。

被指含有奶類成分需要回收的是香港製造的「大排檔無糖添加即沖豆漿」,這款即沖豆漿在安省出售,一盒有8包,每包重20克,產品代碼為4 891444 304917,最佳飲用日期為今年1031日。代理商為位於士嘉堡的東榮公司(Mocaroma (Canada) Ltd.) 在接獲食品檢驗局的通知後,已進行自願回收。

該公司商務經理黎康表示,由於產品目前只是處於試賣階段,入貨不多,對公司及市場影響不大,昨日已有近7成貨品回收了。

就加拿大食品檢查局昨天發出的回收「大排檔無糖添加即沖豆槳」,本報走訪了中區華埠多間華人超市,他們均表示沒有出售該款即沖飲品,部分更表是不知該飲品出現狀況需要回收。而在多城湖濱的大統華超市職員表示,在收到通知後,已立即將有關產品全數落架,不再出售。

加拿大食品檢查局表示,至今未有收過任何有關飲用這產品後不適的報告